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参考来源,请知悉。
小沈阳拍恐怖片了?当初那个在春晚舞台上扭着说"这个可以有"的东北喜剧演员,竟然要在万圣节档期吓唬观众了。
《象山发光事件》定档于 10 月 31 日,这一消息,着实让许多人觉得颇为意外。
一个以小品以及喜剧较为擅长的演员,突然开始转型担当惊悚片的主演,这样的反差自身便蕴含着满满的戏剧性。
看看国产恐怖片市场吧,《鸳鸯楼:惊魂》票房突破了 5700 万,打破了由《碟仙》创下的过去五年国产恐怖片票房纪录。
票房至少说明了观众对恐怖片依旧非常喜爱,只是缺少好口碑的影片吸引大家观看。
小沈阳的这次转型,无疑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期待。喜剧演员尝试演绎惊悚片,虽然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但国际影坛早已屡见不鲜。
就像金凯瑞在《楚门的世界》中其表现;还有罗宾·威廉姆斯在《一小时快照》里那阴郁的诠释,都证实了喜剧演员时常能够在惊悚题材中,展现出那种出人意料的张力。
从最新曝光的预告片来看,小沈阳完全地褪去了往日的喜感形象。佝偻的身形,惊恐的眼神,那句“那东西发着白光,非常大”的台词,配合着瞳孔骤然收缩的特写,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小沈阳。
《象山发光事件》采用的伪纪录片形式,这种表现手法在国内院线电影中很少见,其最早来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女巫布莱尔》,借助手持摄影机,不断晃动的镜头以及看似有些业余的取景角度,借此营造出类似真实事件发生的错觉。
这种形式的最大魅力在于打破了观众与银幕之间的距离感。当画面不再精致,当镜头开始晃动,当演员仿佛就是普通人,恐惧感反而会成倍放大。因为你会不自觉地想,如果这是真的该怎么办。
电影 10 月 31 日上映,第二天便是万圣节。上映日期显然经过了创作团队的深思熟虑。深入内心的中式恐怖,加上万圣节本身的吓人氛围,二者结合相互补充,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令人好奇心大增。
在这个时间节点之上,观众本就带着寻求刺激的心理,走进影院看一场中西结合的惊悚恐怖片就变得顺理成章。
更重要的是,惊悚片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那尖叫声此起彼伏,那恐惧与兴奋交织在一起的观影体验,往往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二次传播。
不需要长篇大论的影评,只需要发自内心的叫喊,这种相互传染的口碑效应,对于中小成本的惊悚片来说尤为重要。
从制作角度来看,《象山发光事件》的“野心”着实不小。那所谓的伪纪录片看似较为粗糙,实则对于演员的临场即兴发挥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既没有经过精心安排的机位,也没有反复雕琢的台词,所有的一切都得显得顺顺当当、自然而然。这对于已然习惯了舞台表演以及小品节奏的小沈阳而言,毫无疑问是个极为巨大的挑战。
但挑战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机会。观众已经对千篇一律的惊悚片套路感到厌倦,那些仅靠音效来吓人的廉价恐怖手段,观众早就提不起任何兴趣。
《象山发光事件》,倘若能够在叙事以及氛围营造方面多花些功夫,或许真的能成为国产惊悚片的一个新起点。
当然质疑声也不会缺席。有人担心,小沈阳的喜剧标签太过深入人心,观众看到他的脸就想笑怎么办?也有人怀疑,伪纪录片这种形式,是否适合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
但电影以及演员想要在圣诞档突出重围,这种大胆的尝试或许会闯出一片未来。2024 年,电影总票房为 425.02 亿。观众对电影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不过口碑票房双赢的影片却寥寥无几。
与其在同质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窄,倒不如像小沈阳这般,果敢地跨出舒适区,去发掘自己的新大陆。
回想小沈阳的演艺生涯,成长于二人转舞台,从春晚一炮而红,到参演喜剧电影,再到如今的惊悚片,每一步都充满了争议,却又让人充满期待。
或许正因为这种不断地、持续地挑战并突破自我的精神,才使他在那竞争极为激烈的娱乐圈中占有一席之地,始终保持着专属于他的、独特的存在感以及话题热度。
《象山发光事件》能否成功这一点,还是得交由市场去进行检验。至少它让我们较为清晰地看到了国产恐怖片在创作方面的另一种探索之举。
喜剧演员主演惊悚题材;伪纪录遇上中式恐怖,不相关的元素在一部电影中呈现,这种结合说不定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万圣节那天,当影院灯光熄灭,银幕亮起,小沈阳会用什么样的表演来颠覆我们的认知呢。这个答案,或许比电影本身更让人好奇。#象山发光事件#
参考资料:
《鸳鸯楼》票房破纪录,国产恐怖片“闷声发财”·澎湃新闻·2021-11-13
《2024 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发布:进口影片票房连续三年小幅回升·中国日报网·2025-01-02
免费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