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急诊质控,守护生命防线——祝贺“急诊诊疗质控专题培训班”在京顺利召开
2025年8月5日14点,由北京市急诊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急诊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丰台区急诊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门头沟区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共同承办的“急诊诊疗质控专题培训班”,在北京顺利召开。
北京市海淀区急诊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一直以来充分发挥了专家智囊作用,通过科学、规范、高效的质量控制与改进机制,在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动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淀区卫健委一直致力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本次培训班依托海淀区医疗资源优势,邀请了多位急诊急救领域专家,从急诊质控管理视角出发,分享临床经验与实践成果,数字化赋能提升多维度协同诊疗模式,为同仁搭建了深入交流、强化质控管理的高质量平台,旨在精进、规范急诊诊疗质控水平,切实强化急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救治水平,共同守护生命通道的质量防线。
开幕式
展开剩余87%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梁永辉教授主持开幕式
梁永辉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培训班召开的背景和初心,并对各位与会的领导、嘉宾、同仁,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分别邀请航天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继来、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赵海主任、北京急诊质控中心朱华栋主任为培训班发表开幕致辞。
航天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继来致辞
李继来党委书记指出,急诊医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最具挑战性和紧迫性的学科之一,承载着守护、挽救生命的神圣使命。航天中心医院始终高度关注、持续推进急诊医学的发展,将提高急诊急救水平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次培训围绕各类急诊质控标准及方法展开研讨,旨在进一步推进急诊急救领域诊疗技术规范、提高急诊急救救治质量、推动区域急诊能力质控能力水平的提升。希望以本次培训班为平台,和各位专家、同仁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探讨急诊急救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推动我国急诊急救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赵海主任致辞
赵海主任致辞中首先对培训班的顺利召开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并向参会同仁及长期坚守急诊战线的工作者致以衷心感谢。赵主任围绕急诊及质控中心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把握规范”,急诊需兼顾流程简洁与风险防控,可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实施规范诊治,规范诊治既是患者的保障,也是保护医护人员的关键;二是“注重创新”,结合海淀区高新技术优势,推动急诊与信息化、人工智能的融合,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依托急诊质控中心统筹辖区医疗资源,聚焦重点指标、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最后,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
北京急诊质控中心朱华栋主任致辞
朱华栋主任指出,急诊作为急危重症救治的主阵地、传染病防控及突发事件救援的关键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院领导支持与卫健委的共同指导下,海淀、丰台、门头沟三区急诊发展迅速,其重要性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同时,各医疗单位也需正视不足,在核心制度落实、日常诊疗规范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他强调,各级质控中心在急诊医疗质量提升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积极的督导检查、问题解决、策略优化,共同致力推动急诊诊疗质控的改进。最后,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期待各区及北京市急诊质量持续提升。
学术讲座
学术环节由航天中心医院刘伟教授担任主持。
朱华栋教授:急诊质控与人工智能
北京协和医院朱华栋教授会上表示,目前急诊医疗领域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大型医院急诊科拥挤现象严重、时间窗疾病的救治效率有提升空间等诸多短板。为此,他通过荟萃大量实践数据为大家指出,AI有助于解决急诊的短板问题、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提升急诊医疗效率、改善重点病种预后。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I应用在优化急诊诊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相关的AI模型大多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未来仍需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开展高质量研究验证。
梁永辉教授: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解读
创伤是目前全球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因素,中国严重创伤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因此三大中心建设刻不容缓。航天中心医院梁永辉教授讲座中首先阐述了创伤质量控制建立背景。国家卫健委提出:“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内应当建立统一规范的院前院内分级预警机制、救治流程、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院前与院内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此,梁教授深入、全面地解读了创伤中心医疗质控指标,并结合大量临床案例生动细致地解读了急诊创伤质控指标。以期进一步推动建立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提升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杜万良教授:卒中中心医疗质量控制
闫冰教授:区域急诊诊疗质控现状和分析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闫冰教授首先为大家分享了门头沟区域的急诊科设立情况、设备配置及技术开展情况和组织培训情况。随后,重点阐述了区域急诊诊疗质控的现状,并提出了临床诊疗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他表示,(1)完善质控体系建设,构建门头沟急诊质控精细化管理,提升急诊医疗服务质量;(2)构建标准化培训体系,实现区域内急诊医疗同质化发展;(3)推进急诊信息化平台升级,让先进急诊理念与技术更好服务区域百姓。以上三点是目前区域急诊诊疗亟待加强的重点方向。
专家讨论
精彩的授课环节结束后,进入了大家期盼的讨论环节。讨论环节由航天中心医院张新颜教授担任主持,并邀请与会专家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大家的讨论没有高声争执,却字字带着思考的重量。观点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直达核心问题,火花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闪现。专家们一致认为,做好团队培训,提升、改进急诊急救水平是基石;搭建绿色通道、建立多学科协作是重点;快速评估,精准分流是核心。急诊救治的核心观点是“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医务工作者要在“紧急”与“精准”之间做好平衡,展开高效、精准的急救。
会议总结
航天中心医院梁永辉教授作会议总结
梁永辉教授再次对与会的各位嘉宾、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谢。通过此次联动,海淀、丰台、门头沟三区质控力量进一步凝聚,既共享了经验、正视了短板,更强化了“规范为基、创新为翼、长效为本”的质控理念。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多区协作、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急诊诊疗质量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区域民众生命健康筑牢急诊防线。至此,培训班圆满落幕。
作者|李子涵
编辑|李子涵
审核|梁永辉
发布于:北京市免费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